基本上每過幾周,我就得寫一篇《轉念之間》專欄文章。這是件令人愉快的差事,但有時我很難有新的靈感,尤其當我想到大多數(shù)外籍同事也有寫專欄的任務,他們有可能會寫我所想到的話題。
我剛來中國的感想、我在北京的日常生活……這些話題實在太尋常不過了,有的同事對中國的了解比我多得多?!拔蚁矚g中國的哪些方面”這又是另一個太常見的話題……但是“我不喜歡中國的哪些方面”,我還沒見有人寫過。
于是我開始思考。我不喜歡這里的哪些方面呢?一些樓房外面密布的危險的電線,屠夫們似乎技藝不佳——我吃過的一些肉似乎是用大砍刀切的,骨頭碎渣到處都是。還有這里幾乎見不到肥胖、紋身和穿孔的人……哦不對,等等,這是件好事。
老實說,我很難想到多少我不喜歡的東西。畢竟這里的人都對我太友好了,非議這些給予我?guī)椭娜耸且患还降氖隆?/span>
但是等一下,在中國確實有一件事讓我感到煩惱——那就是中國的流行音樂。
華語流行音樂簡直可怕極了。在哪兒都能聽到,無論是在商店、地鐵站、餐館還是在人們的手機鈴聲上。無一例外,這些歌曲都是從老掉牙的西方流行樂模板中拼湊而成的口水歌。
這真不怪中國。這些模板可能對中國的聽眾來說并不熟悉。當中國正在經歷“文化大革命”(1966-1976年)的時候,西方國家也在經歷自己的文化革命。那是一個青年文化蓬勃發(fā)展的年代,二戰(zhàn)后嬰兒潮出生的一代人步入青年和成年,將他們對音樂的喜好,和別的東西一起,傾注于這個原本灰暗而墨守成規(guī)的世界。那個時代的許多流行和搖滾樂的品質都很卓越。經典的歌曲年復一年地大量炮制而出,那個年代的許多人以為這樣的情況會永遠持續(xù)下去。
有些人可能不會同意,但我的感受是,在上世紀八十到九十年代間,音樂質量開始逐漸下降。還有的人與我觀點相同——我最近讀到一篇文章,稱電臺司令樂隊的《好樣的!計算機》專輯是最后的搖滾樂杰作,而那部專輯是1997年發(fā)售的。
對于我所熱愛的那個年代的單曲和專輯,我可以如數(shù)家珍。但音樂品味畢竟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。有的人持無所謂的態(tài)度,但對我來說,音樂品味是我的基因,有些音樂深深地觸動了我。我很慶幸我經歷了那個被許多人認為是搖滾和流行樂的全盛時代。
隨著互聯(lián)網的誕生,優(yōu)質音樂迎來了致命打擊。一旦人們可以免費或者只花一點錢就能擁有他們所有想聽的歌,音樂人就開始大量虧本。而對那些有天賦的人來說,做音樂開始不再是一份前途無量的職業(yè)。
但是別灰心,中國的聽眾們。你們非常幸運。動動手指頭,你們就能獲得那個黃金年代的所有珍貴的音樂典藏。趕緊補補功課、上網搜索一番吧,不要只搜熱門歌曲。那些未發(fā)掘的寶藏依然在那兒留待所有人共享。
(譯者:梁家瑞 編輯:齊磊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