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世紀九十年代,鄭舉選在采購商品。(圖片由受訪者提供)
中國日報網(wǎng)10月17日電(記者 劉坤)在素有“九省通衢”之稱的武漢,有一條長約760米的街道——漢正街。漢正街曾是五百年前的水運碼頭,也是改革開放后蜚聲天下的商業(yè)街。作為漢口歷史上最早的中心街道,過去四十年,這里被發(fā)展成為全國最大的小型商品批發(fā)市場。這里的每方土地,都播種著創(chuàng)業(yè)人的血汗,每寸光陰,都演繹著淘金者的悲歡。
1979年,103位個體經(jīng)營戶開始在漢正街持證擺攤,漢正街小商品市場“一炮而紅”。面對中國日報記者,現(xiàn)年78歲的鄭舉選回憶起他半生的跌宕起伏,如何在39歲那年,拿著家里僅有的15元錢開始創(chuàng)業(yè)。
“我的一生,都跟漢正街緊緊聯(lián)系在一起。沒有改革開放,就沒有我的今天?!编嵟e選說。
6歲那年,鄭舉選老家流行天花,在短短25天內(nèi),5個兄弟姐妹被奪去生命,他僥幸活了下來,卻從此失去了視力,僅有右眼可以看到一點微弱的光。因此,漢正街上做生意的人,都尊他一聲“盲俠”。
“說心里話,最開始時,我真的怕,不想再走這條路,但是我除了干這個,也無路可走了。我還有三個伢要讀書,要吃飯?!北藭r,盡管心里沒底,但迫于生計,鄭舉選還是操起了老本行。
“我們最初就是小攤販,”鄭舉選說,“沒有人可以想到,最后能發(fā)展到那么好?!?/p>
不僅是他自己,改革開放后短短幾年間,漢正街的個體商戶數(shù)量從百到千,成倍增長。成為了當時“買全國,賣全國”的典范。
鄭舉選是當年103個拿到牌照的人之一,“漢正街起初的定位就是小百貨、小商品,我賣的也都是針頭線腦。”他說。 “當時,東西一到就會被賣出去,數(shù)錢都數(shù)不贏?!?/p>
五年內(nèi),鄭舉選在全國建立了銷售網(wǎng)絡,供應商提供多種獨家商品渠道。他的業(yè)務也從銷售零售業(yè)轉(zhuǎn)向批發(fā)業(yè)。一分錢一根針,他一年能賣出1億根;一角錢一粒的打火石,他一年能賣出2噸。1984年,鄭舉選在漢正街經(jīng)營戶中創(chuàng)下了4個第一:銷售額第一、納稅額第一、各種捐款第一、認購國庫券第一。他也最先步入漢正街個體戶中的萬元戶、百萬元戶的行列。
伴隨著鄭舉選生意的成長,這條小街也逐漸發(fā)展成為面積達1.67平方公里的市場,密密麻麻地縱橫著近百條街巷。街巷兩旁,每天都有操不同方言的打貨人在其間自由流動,他們在橫街縱巷間來往穿梭,交織出一幅真實的“清明上河圖”。2010年,這條街擁有超過15,000家商店,而這個數(shù)字仍然在增加。
但最近10年來,“天下第一街”的光環(huán)逐漸褪去,傳統(tǒng)的批發(fā)生意越來越難做。 20世紀90年代,義烏作為中國東部浙江省的出口中心,成為新的小商品集散中心,也取代了漢正街,成為全國縣博覽會的第一名銷售冠軍。
“那時候沒有人知道義烏,它還只是個小縣城,我有不少貨源都是從那里來的,”鄭舉選說,“但義烏的崛起也是必然的,那里出口更方便,浙江人做生意也是很厲害的?!?/p>
64歲的鄭舉得是鄭舉選的堂弟,自1981年起在漢正街銷售拉鏈,從20世紀90年代起成為武漢童裝協(xié)會會長,回憶起漢正街昔日的榮光,不勝感慨。“而今日物流交通與10年前不可同日而語,漢正街逐漸下降為一個區(qū)域性市場。因此,漢正街上的許多供應商都將目光轉(zhuǎn)向了淘寶和天貓這樣的在線平臺?!?/p>
但鄭舉選仍然認為,未來的漢正街仍然大有可為,“漢正街是武漢的核心名片,有500年的歷史,利用好區(qū)域優(yōu)勢,重新定位,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(zhàn),可以再現(xiàn)輝煌?!?/p>
江水依依,訴說著時代風云際會,更呼喚曾經(jīng)的王者歸來。
(編輯:齊磊 黃河流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