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立軍和坊口村的老人們在一起。本報記者 潘之望攝
初秋的坊口村,植被茂密,空氣清新。這是一個傍山而建的山村,海拔1000米左右,是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瑞云觀鄉(xiāng)深山區(qū)的一個古村,緊鄰北京昌平區(qū)、門頭溝區(qū)。村子不大,住著260人。村里的年輕人大多在北京打工、上學,因為到北京的距離比到懷來縣城還要近很多,村內剩下的大部分是老年人。
村后的山嶺上,連綿的明長城隨山勢蜿蜒形成巨大“V”字形盤踞其上,被稱為“踞虎關長城”,石頭壘砌的古樸院墻隨處可見,散發(fā)著600多年前的古村氣息。家家戶戶門不上鎖,房前屋后、庭院門口、道路兩側堆著紅彤彤的沙果,由于交通不便,沙果外銷困難,村民將沙果曬成果干。一到周末,來自北京的自駕游游客就“扎”在這個仍舊保持原始風貌的村子里,在深山美景中享受寧靜。
然而,游客不難發(fā)現,喧囂的背后,總有一群老人在村口聚集、張望,老人們長壽但常常是形只影單,少言寡語。
今年四月以來,坊口村一下子熱鬧起來,村口成了全村的“CBD”。原來每到中午和晚上吃飯時間,村里的老人們三三兩兩樂呵呵地走向“村口CBD”,這里建起了一個老人免費食堂和一個文藝活動廣場,空巢老人綻開了笑容,這個空巢老人村洋溢著溫馨和熱情。
“我今年67歲,算是村里的年輕人了。我們村80歲以上的老人多,我一直有個夢想,要建一個老人免費食堂,是北京人幫我圓了這個夢?!痹诰嚯x“村口CBD”不遠的“晚春老人公益食堂”門口,食堂責任人宋德江開心地說。
廚房干干凈凈,老宋的愛人正在炒菜。古色古香的餐廳里,擺放三個大圓桌,每桌有10多把椅子,桌上已經放好當地特色的小菜、碗筷。墻上一個記事本,封面上寫著——老人免費食堂服務范圍:為80周歲以上老人20人、60周歲以上家庭條件困難的孤寡老人6人提供免費午、晚餐。圓夢基金:50000元,資助類別:長期資助。責任人:宋德江。
晚飯時分,老人們紛紛趕來,有的老人還從自己家里帶來小酒、小菜,有的拄著拐杖,有的互相攙扶,無不笑意盈盈。“不用做飯、不用刷碗筷,來了就吃,每天都是聚會,真是幫了大忙啊,周末還有餃子,飯菜咸了淡了苦了甜了,可以隨時吩咐,跟在自家一個樣。”村中壽星、94歲的楊奶奶高興地說。記者看到,每來一位老人,宋德江都會在名單上劃一個對鉤,他說,這樣好知道誰來得晚,可以給他溫著飯菜。
宋德江是土生土長的坊口村人,前兩年從懷來縣供銷社退休以后就回村干農活。他看到村里很多老人年紀大了,子女長期在外,少人陪伴,有許多的無奈沒有地方訴說。有些老人家中困難,連一日三餐都解決不了。
“為村里老人們建個老人免費食堂是我的夢想,幫助老人解決吃飯問題,也提供一個老人互相交流的空間?!彼蔚陆f,可是真要動手干,發(fā)現問題不少。誰做飯?在哪做?做的飯老人愛不愛吃?正在犯愁,平時為92歲的老媽做飯的老伴主動提出她可以去食堂做飯。把老媽也接到食堂吃飯不就解決了誰做飯的問題嗎?我們一拍即合,這事就定下來了。
但是緊接著“在哪做飯在哪吃”的問題又實實在在難住了宋德江。租一個距離老人們家都近一點、行走方便的地方比較好,但是租房子、買設備是個大錢,宋德江手里幾千元的積蓄是肯定不夠。他心里著急,郁悶了好幾個月。
去年夏天,北京電影學院副校長孫立軍和4個學生組織的即時電影《走 一起去看》圓夢劇組來到坊口村。宋德江看到孫老師帶學生耐心給村里的老人們畫素描,到老人家中走訪,問寒問暖,愿意幫助這個小山村的普通人實現自己的夢想,他就鼓起勇氣向孫老師說出自己的夢想。沒想到孫立軍一聽,滿口答應——好事啊,老吾老以及人之老!應該讓老人實現老有所依,老有所樂,我們幫你做這個事,為你圓夢!
去年11月,坊口村晚春老人免費食堂終于建設落成,孫立軍等5人帶來5萬元啟動資金,同時又出資3萬元用于修建村里殘破多年的古戲臺,為老人們搭建喜聞樂見的文藝舞臺,進一步豐富老人的文化生活。
據了解,2018年7月19日,由北京電影學院副校長孫立軍等師生5人志愿發(fā)起公益騎行活動“走 一起去看”正式啟程。他們從北京騎摩托車行駛6415公里,經河北、內蒙古、甘肅、青海到達新疆,沿途走訪調查,尋訪困難群體以及普通人的小小夢想,為他們拍攝即時電影,一路播放,募集資金,助力圓夢,目前已經持續(xù)資助近五十位貧困群眾實現夢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