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標題:頤和園“探海燈桿”亮相
圖為昆明湖東堤的古建“探海燈桿”完成修繕。金偉攝
昨天,頤和園昆明湖東堤“探海燈桿”完成修繕,正式亮相。值得一提的是,本次修繕根據(jù)歷史檔案,恢復了柱體上的貼金祥云紋飾,消失了百年的金色祥云又重現(xiàn)在燈桿之上。
“探海燈桿”是昆明湖東堤一個標志性古建,位于水木自親殿的正前方,高約12.77米,主體由兩根木柱構(gòu)成,頂端用金屬制的貼金云冠連接,始建于清光緒十八年?!皠e看它叫燈桿,但實際上并不是用來照明的?!鳖U和園副園長秦雷告訴記者,100多年前,“探海燈桿”上曾經(jīng)高高懸掛大汽燈,作為慈禧太后駐園的一個信號,“如果這盞燈還亮著,就表示慈禧太后在園子里?!?/p>
根據(jù)史料記載,1900年“探海燈桿”被八國聯(lián)軍毀壞,1902年修復頤和園時又換了新桿,1989年時按照原樣重新恢復。然而經(jīng)過數(shù)十年的風吹雨打,加上燈桿緊鄰水面,日積月累的水汽對這兩根木質(zhì)燈桿造成較大損害,急需修繕。今年上半年,上報市文物局之后,頤和園公園對“探海燈桿”啟動了搶修工程。
頤和園基建隊隊長張京介紹,在施工前期,文物專家和施工團隊用了兩個月的時間詳細制定修復方案,最終確定將兩根木質(zhì)立柱進行整體更換。為了盡最大可能接近“探海燈桿”最原始模樣,工作人員在搜集了大量歷史資料和老照片的前提下,將燈桿的表面進行油飾,還原了立柱的底色——中綠色,并且用傳統(tǒng)的立粉貼金的方式還原了立柱上的祥云紋飾。
秦雷解釋,在清末,“探海燈桿”的金色祥云尚存,但民國修繕時將燈桿上的貼金祥云去除了。新中國成立后雖然經(jīng)歷了幾次修繕,但均按照民國時期做法進行維修。
從昨天開始,“探海燈桿”正式對游客開放。工作人員提醒市民和游客,最佳觀賞點位于昆明湖東堤和九道灣區(qū)域,可欣賞到完整的“探海燈桿”,并感受它佇立在昆明湖畔的壯觀和獨特。(記者 葉曉彥)
(葉曉彥)